进口芯片大幅缩水的背后,是国产替代初见成效。30%的国产占比喜人,但技术实力仍是”心”结所在。市场需求就在眼前,唯有实现高端制造业突破,国产”芯”才能真正展翅高飞。
芯片,被誉为信息产业的”粮食”,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战略性资源。在东方大国,这一产业的命运,更是牵动着国计民生的发展大局。
近年来,东方大国芯片产业的表现可谓一波三折。先是2020年进口额4400亿美元的高位回落,接下来2021年更是掉到3800亿的谷底,虽说2022年略有回升,但去年的3500亿美元进口额,依然低于业界预期。外行人不禁要问,东方大国的需求都跑哪儿去了?
其实,进口数据反常背后,正是国产替代初见成效的强烈信号。近几年,在政策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红利加持下,咱们国内的芯片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。尤其是手机、电脑等中低端消费芯片领域,本土企业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一片江山。仅以去年为例,国产芯片就拿下了30%的市场份额,这在过去简直是不敢想象的。
说到这儿,不少吃瓜群众恐怕就要拍手称快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凭啥高端芯片领域,咱们的身影还是寥寥无几?原因很简单,缺”芯”少”术”。芯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品,没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作后盾,等于是在空中楼阁上盖房子。拿咱们现在的”芯”力,想在高端制造业上与欧美、日韩等老牌劲旅过招,那真是有心无”力”。

美国着急了!解禁台积电在大陆的工厂,原来是中国芯片进口额骤降

苦练内功,方能变被动为主动。这个道理,华为就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。在遭遇美国断供后,华为并没有束手就擒,而是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,迅速推出了全新的麒麟芯片。这不仅保住了自家产品线,更让友商们刮目相看。当然,对标苹果、三星这些顶级高手,咱们的差距还不是一星半点。但有了华为这样的榜样,国产芯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,已经不再是痴人说梦。
站在历史的当口,东方芯片产业迎来了难得的黄金机遇期。内有政策利好,外有市场追捧,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一堂。据权威预测,未来几年东方大国的芯片进口额还将持续走低,很可能跌破2000亿美元大关。这意味着高达5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,将由本土玩家来瓜分。如此大的蛋糕,不好好做大做强,岂不是暴殄天物?
当然,机遇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人。面对技术壁垒、供应链瓶颈等诸多掣肘,国产芯片要实现弯道超车,必须苦练”芯”功,在创新道路上”绝地求生”。否则,即便眼下30%的市占率再翻一番,没有真才实学傍身,也终究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。
短期来看,东方芯片产业突飞猛进是大概率事件,但要真正傲视群雄,唯有夯实创新根基,练就一身本领。这其中既需要头部企业的带头引领,也离不开产学研各界的通力合作。只要上下一条心,众志成城,东方”芯”就一定能早日绽放光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