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老天津工业,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曾经那座举足轻重的”天津重型机器厂”。作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械制造基地,天重可谓是天津工业的脊梁,其产品曾几度蜚声中外。就是这家曾经的天津第一大厂,最终也难逃破产的命运,令不少津门人扼腕叹息。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天津,天重就像一座工业城,占地数千亩,职工上万人。当时的天重不仅规模宏大,更因为出口创汇和国内供给两大支柱产业而极负盛名。从铁矿开采到动力设备制造,天重的业务范围可谓遍及工业全行业。
最让人难忘的,莫过于那台举世瞩目的6000吨水压机。这台高22米、重1700吨的中国一代机床之王,配有1.7万个零件,工人们用了仅仅3天3夜就完成了调试安装。凭借着这样的重器巨作,天重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卓有声誉。这其中,凝聚了一代天重人的智慧和汗水。
这段壮阔的工业史诗,也成为了著名作家蒋子龙笔下最出色的文学作品。蒋子龙曾在天重工作多年,在那里他从普通工人一路做到车间主任,期间所见所闻成为了他的创作源泉。其代表作《机电局长的一天》《乔厂长上任记》等,都生动再现了当年天重的熙攘场景。
后来蒋子龙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,进一步推广了天重的名声。
如此壮丽的厂史,谁又能料到如今天重已成了一地超级工业遗址。上世纪90年代后,随着国企改革的大潮袭来,天重逐渐陷入颓势。庞大的体量曾经是优势,到了后来反而成了累赘。2001年,天重不堪重负,宣告破产,当年累计亏损高达4亿多元。
天重的陨落,引发了无数人的追忆与回望。很多当年的老天重人对此耿耿于怀,有人更是痛心疾首地说:”天重一去不复返了。”一时间,就连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外地人,也为这座老牌企业的没落而惋惜万分。
天重从当年的光芒万丈到最终破产,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市场环境的变迁、国企改革的阻力外,内部管理混乱、经营迷失方向等问题,都是天重步步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。
有不少津门网友直言,天重的疯狂扩张和盲目追求一次次打压了自身,最终酿成了资不抵债的窘境。还有人认为,没能与时俱进调整产业结构,正是天重陷入泥潭的根源所在。
也有津门网友对此表示理解和同情。他们认为,一家单打独斗的大型企业,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存活实属不易。如果当时部门有更大力度的扶持,或许天重的覆辙也不会这么惨重。
纵观天重的百年沉浮,其兴衰历程堪称一部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。回望这段历史,不难发现政企关系的紧张度、企业家精神的缺失、内部管理的僵化等,都是造成天重衰落的深层次原因。
今天,已上市的新天重虽有一定的发展,但终归难以回到上世纪的全盛时期。重温这段历史,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工业发展之路,直面企业兴衰规律,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。相信只要汲取历史教训,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够避免类似天重的惨痛覆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