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金兀术重兵围困京城,曾经闻名的北宋六大家族为何不见踪迹?在北宋辉煌的几百年间,杨家将、呼家将、郑家将、曹家将、高家将和狄家将这六大名门望族可谓是威震天下,无数英雄豪杰从这些家族中走出,为国捐躯,立下赫赫功勋。然而当金兀术率领铁骑直逼京师的危难时刻,这些素有骁勇犀利之名的六大家族,却没有一员力挺宋室、赴汤蹈火的英雄现身,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销声匿迹?是否经历了家族的没落,还是早已离开京城另有去向?这背后暗藏着怎样的故事和隐情?
家族兴衰循环,难免消弭
任何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落,都难免遵循着某种自然规律。昔日威震宋室的六大家族,无不是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,才赢得了朝野的仰慕。可是这份光环并非永恒,终有黯淡的一天。
比如曾助宋太祖开疆拓土的郑家将,郑恩和妻子陶三春都是赫赫有名的勇将,子孙郑印也在少阴时就小有威名。可惜郑恩一朝为赵匡胤所害,郑家族人心寒意冷,虽然仍世代为宋效力,却也再难复往日之锐气。到了奸臣当道的徽宗年间,郑家将无心为患党争权夺利,归隐山林自在度日,渐失世人之眼简。
狄家又是另一个兴衰的典型。狄青英武过人,凭借征战无数的功勋而声名远播。可他子女狄龙、狄虎、双阳公主却因骄纵而次第走上了歧途,踌躇满志想效亲传,反遭牵连。一代不如一代,家学哲人俊杰日薄,狄家将渐失锐气尽显颓相。
再看那高家枪术,称雄一世的高思继与其子高行周确立了家族在武林的崇高地位。但自高怀德、高怀亮阵亡后,高家子孙虽也屡建奇勋,却已渐失了初祖时的神勇绝艺。高君保、高增、高英等虽在一时都是响当当的英豪,终究失之生猛,与先人的盖世神通难以相比拟。
古人云:"霸业难再,家衰族孽也。"六大家族的消亡,皆为此循环注定。任凭当年如何威震八方,英雄终有衰微的一天。唯有再生英雄,方能重塑家族的英名,否则就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缓缓碾压了。
避世隐逸,家族离京
北宋后期,京城朝野阴云笼罩,权斗纷扰不已。不少家族为了远离这些是非缠身之地,选择隐居山林,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生活。
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家将。宋徽宗年间,佘太君为王子起了一场风波。这位巾帼英豪无意中打伤了端王,随即引来牵连,差点被诬陷谋反,遭到冤杀。面对朝野上下对杨家的怀疑和重重陷害,佘太君一怒之下率领杨家所有人返回了老家龙兴镇,远离京城的阴谋算计。此后杨家族人远离是非,过着田园生活,杨家将的名头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。
与杨家有过旗鼓相当之勇的呼家,也曾一度隐居避世。呼家将自呼延赞起家至呼延灼时期,虽然不乏英雄豪杰,但终究难逃世家门阀的命运。到了奸佞当道的宋朝末年,呼家将已渐感困顿,不堪勾心斗角的纷争,遂有呼延灼一支另谋出路,远离京城,退隐聚义梁山水。
再看那高家枪术,自高怀德、高怀亮殒命后,后代英杰渐少。到了徽宗时期,高家子孙不过是些闲散骑射手,已不复盛世风云的神勇了。有幸存的旁支,多半也是逃离京城,隐居各地避开朝野权贵的争斗纷争,过着自在生活。
郑家、曹家、狄家虽无太多著名的隐士传奇,但基于与杨呼高三家的渊源,当年也不乏有子弟远走高飞,逃离朝纲之地的。到了北宋晚期,这六大家族很可能已无多少后人留守京师了。
所谓"闹市无真人,惟闲者方得至静"。六大家族当年人才辈出,靠的正是家学渊源,祖训世训的薰陶。可一旦离开了这份清静环境,只身涉入朝野是非之地,哪有修身养性的机会?避世隐逸,不正是英雄后裔保存武学的上上之选吗?
英雄后裔,新兴代有人
北宋六大家族的隐没,其实并非就此断绝了血脉。相反,在一些偏远城乡,却暗自孕育着新兴的英雄后代。
比如呼家将中,就出现了呼良磻这号响当当的人物。呼良磻自幼随父亲呼延润习武,20岁时已刀术了得。后来金兵一度围困京城,呼良磻挺身而出,率领一支民军浴血奋战,多次扰乱金军阵脚,为宋室拖延了不少时日。虽最终难敌金兵铁蹄,但他的精神和战绩已经让呼家武艺重现于世。
曹家虽然早从京城隐去,却也在山东一带酝酿出了曹伯温这位英雄人物。曹伯温自小就以"神童"著称,8岁能诗,10岁通经,更是擅长星象卜算之学。长大后,他游历名山大川,博采众家之长,终成堪称"天纵奇才"的横扫千军的大将军。虽然曹家武艺已不复当年,但曹伯温的智勇双全,也算是让曹家光芒重现人世了。
至于杨家,更是在龙兴一带暗自滋生了一代新英豪。听闻杨家祖训从未中断,一直流传至杨继业之子杨义这一辈,并最终孕育出了杨家将新英雄杨六郎。据说这位六郎身怀绝世武艺,勇猛过人,曾单骑救主夺回龙兴老家,凭一人之力打垮了十几路金兵大军。有"小宋杨继业"的美誉,让杨家将的功绩一度再现辉煌。
北宋六大家族虽一度黯然隐世,但终究难掩英雄种子的生机。只要有明珠暗藏,终有一日会重现光芒;只要家族血脉不绝,英雄就终将在某个角落重新绽放。六大家族的后嗣,就是最好的见证。
外族打击,家族难存
北宋六大家族英雄迭出,实在是承载了太多国之重托。可惜大宋一朝终将就此陨落,这些家族也难免在战火纷飞中受到重创。
当年金兵初次围攻开封的时候,郑家、曹家、高家等都曾奋勇杀出,在阵前力战金军。郑家李元充麾下的亲兵团就连杀数千金卫,高家的高英更是骁勇无双,手刃大汗亲军数十人。可是最终京师还是失而复失,两度被金人所围,各家族纷纷折损将士无数。
到了金军第三次大举进攻时,已经没有几人能在重重包围下突围了。开封一带的武将尽数被扫荡一空,连郑家三位后人李元充、李以周、李元则也在这场浩劫中战死疆场。当日郑家与金军格斗,就有上百人伤亡。
曹家更是遭受了极大劫难。当时山东一带的曹家后人虽已远离京城,却仍难逃金军骁勇追击。曹彦卿麾下亲军的确凭着浩瀚军功一度击退了金军,但最终还是在山东阵亡了。曹家将领曹宗武以下三代数百将士也全军覆没,家族遭受重大创伤。
高家和狄家的覆灭则更加惨烈了。金军一怒之下在两家村庄杀人如麻,简直是赶尽杀绝。后人高英的战绩固然彪炳,可终究难敌金人重兵,战死后满门上下尽遭屠杀。而狄家更是被活活灭族,一干三万狄氏子孙无一幸免。
北宋末年这几场决战,堪称是六大家族从此一蹶不振的根由。英雄固然不缺,可终究难敌外族铁蹄的重重包围,在金军手中损失惨重。名门正派纷纷遭此重创,自然就此销声匿迹了。
潜龙勿用,六家默默无闻
北宋六大家族的隐没,其实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原因:朝廷错失英雄,竟然没有善加利用这些武林豪杰。
自古帝王贤明,定能重用人才。比如当年宋太祖就重用了郑恩、杨继业、狄青等一众武将,亲自将他们封为"六大家族"。可惜后世子孙继位,却已不如创业之初那番明锐眼光了。
早在宋真宗年间,呼延灼等人就曾上书请命出征,奈何朝廷未加重视。直至金兵压境,呼家武艺方才被朝野所重视,却也仅是燃眉之急罢了。若是早年就重用这批豪杰于前线,或许能避免京师被围的厄运。
及至金人第三次围城,杨家、郑家等族人也曾奋勇应战救驾,朝廷却根本未曾授命,致使这批勇将无法尽显所长,反而被判为"造反"而遭严惩。有传言说,郑家长男郑某人携家眷赴援,反被封为"叛军"而遭杀头的厄运。
后来金军杀入开封,杨家、高家将士义勇抗击,更是被误判为"助逆"而遭到朝廷通缉。到最后开封沦陷,高家将领高英等死在阵前,也只是被评为"烈士"而矣,朝廷根本没有重用的打算。
其实六大家族中还有不少隐世英雄潜伏于民间,只是朝廷未能发现而已。比如呼家的呼良磻、曹家的曹伯温,他们虽都是名门之后,却始终默默无闻,缘于朝野权贵判若失之。
结尾
英雄无用武之地,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。北宋六大家族的隐没,其实也是朝廷昏庸所致,竟然错过了如此优秀的人才储备。有潜龙勿用之憾,这批英雄自然就只能在暗处蛰伏,永世无机会施展其才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