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,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减少碳排放的方法。丹麦最近的一项决定却让许多人大吃一惊:他们准备对农业征收世界上首个碳税,每头奶牛每年将被征收约750元人民币的碳税。
畜牧业的碳排放真的如此严重吗?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国,我国的生猪养殖碳排放情况又如何呢?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既新鲜又复杂的话题。
我们需要了解畜牧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。虽然在谈到碳排放时,我们通常会想到工业和交通领域,但事实上,农业,尤其是畜牧业,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,畜牧业的碳排放占所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高达20%。
畜禽动物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包括肠道发酵、粪便管理以及饲料生产等环节。以牛为例,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甲烷,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。而猪虽然不像牛那样产生大量甲烷,但其饲养过程中的能源消耗、粪便处理等环节也会产生可观的碳排放。
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,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。丹麦征收农业碳税的决定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从2030年开始,丹麦农民将为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当量支付120丹麦克朗的税,到2035年,这一数字将增加到300丹麦克朗。丹麦首相梅特·弗雷泽里克森希望这项政策能为全球类似举措铺平道路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国,我国的情况如何呢?
我国在农业领域的”节能减排”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根据《2024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》,我国农业碳排放已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,为全国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更值得骄傲的是,我国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对应的碳排放强度已明显低于美国和德国,在全球范围内堪称典范。
特别是在生猪养殖方面,随着我国养猪业向集约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”种养结合、废物利用”等模式的推广,显著减少了碳排放。以行业龙头企业牧原为例,他们将”低碳养殖”作为重要工作之一,通过实施低豆日粮、净化生产废气、种养结合、使用清洁能源等多种措施,全方位降低碳排放。2023年,牧原的碳排放量强度较2022年同比降低3.4%,这一成果令人鼓舞。
不仅是大型企业,我国的中小农场在标准化和环保养殖的引导下,也纷纷采用”种养结合”的低碳生产模式。比如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的一家农场,通过创新的”派如模式”实现了猪舍的恒温控制,不仅节省了取暖费用,还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。

全球首例!每头牛征税750元碳税,我国生猪养殖碳排放是否超标?

虽然我国在生猪养殖的碳减排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肉类消费量持续增加,如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的同时,继续降低碳排放,将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。
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威胁,如频繁的洪涝、干旱和山火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,绿色生产、绿色生活不仅关乎子孙后代,更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。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丹麦那样直接对农业征收碳税,但继续推进低碳养殖、鼓励创新技术、优化饲养方式等措施,无疑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。
我国生猪养殖的碳排放并未超标,相反,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懈。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为建设一个更加绿色、可持续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