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之路往往曲折迷离,偶然的机遇或让渺小的人生绽放出不期而遇的光彩。正如玛丽亚·儿玉所经历的那样,一名阿根廷普通女子的人生,因为缘分的使然而与文坛巨匠博尔赫斯结下不解之缘,最终成为这位大师晚年的挚爱妻子和文学遗产的守护者。
1986年,当儿玉接受87岁的博尔赫斯求婚时,她怎么也想不到这将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姻缘。毕竟,当时的她只是博尔赫斯多年的贴身秘书和女学生,两人相差43岁,博尔赫斯更是一个濒临死亡的晚年老人。
命运往往就是如此奇妙。在结缔婚姻的两个月后,博尔赫斯因病去世,将他全部的文学遗产和个人财富都留给了这个陪伴自己的年轻女子。就这样,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阿根廷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,一夕之间成为了文坛传奇的守护神和终身伴侣。
细究其中缘由,儿玉与博尔赫斯的姻缘其实源于一段近乎宗教般的文学朝拜。早在5岁那年,儿玉就已经被博尔赫斯的诗歌所深深吸引。12岁时她第一次见到这位文学偶像,16岁那年又成为了他的学生。
正是出于对博尔赫斯的无限仰慕,儿玉主动接手了照顾这位双目失明的老师的重任。她无微不至地陪伴着博尔赫斯的晚年生活,带他旅行讲学,一起品尝生活的乐趣,并将他的创作作品一一记录下来。
两人甚至被这段浪漫的文学缘分所感动,合著出版了《地图册》一书。博尔赫斯由衷地称赞儿玉是自己”这辈子遇到的品行最高尚、最无可挑剔的人”,与她在一起让他终于找到了快乐。
或许就是这份情谊,让这对师生之间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感情纽带。当病魔将博尔赫斯的生命拖向终点时,他毅然决定与这个40多岁的女性结为伉俪,并将所有遗产无私托付给她。
这无疑是一段令人啧啧称奇的姻缘。然而对于双方而言,这段婚姻更像是一种灵魂之约、一种文学之缘的升华。
就像博尔赫斯在求婚宣言中所说:”玛丽亚·儿玉是我这辈子遇到的品行最高尚,最无可挑剔的一个人。和她在一起,我最终找到了快乐。”这段晚年的姻缘,让博尔赫斯饱尝了生命中迟来的温暖与欢乐。
而对儿玉而言,能与自己钦佩已久的文学偶像结下这层亲缘关系,也是人生最为幸运和难能可贵的经历了。她由衷地将博尔赫斯视为”父亲、母亲、兄弟、丈夫”,将这位大师融入了自己的整个生命。
婚后,儿玉更是肩负起了守护和弘扬博尔赫斯文学遗产的重任。她创办了博尔赫斯基金会,设立文学奖项,主办研讨会,为阿根廷乃至世界文坛推广这位大师的创作成就。
更令人感动的是,她以极低的价格将博尔赫斯作品的版权转让给了中国,只因”中国庞大的读者群体,远比金钱更有价值”。
这份高尚情怀和对文学事业的执著,让儿玉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敬重。如今在阿根廷和全球,儿玉都被视为博尔赫斯文学遗产的守护神和传播者。
那场令人惊讶的婚姻,不啻是一个文学信徒对偶像最高规格的朝拜,也是文学大师对忠实拥趸最宽厚的回馈。它将这对活生生的文学传奇永远地联系在了一起,成为文坛浪漫传说中最动人的篇章。
当年那个5岁就喜欢上博尔赫斯诗歌的小女孩,最终以妻子和继承人的身份与偶像结下了人生终极的缘分联系。这种因文学而生的姻缘,不正像博尔赫斯笔下所推崇的”梦”和”迷宫”一样神奇和浪漫吗?
这段震惊文坛的婚姻虽然只维系了短短两个月,却胜过了无数人一生的际遇。它昭示了文学力量的伟大,见证了灵魂之爱的不朽,更将两个生命永远地融汇在了一起。就让我们以崇高的敬意,永远铭记这段动人心弦的文学姻缘吧。